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速递 > 正文

【1979,我与改革开放同行】李良:监理三十载,坚守一行业

作者:大学生新闻社 张秋笛 日期:2019-10-16 08:57 点击:

邓华,重庆亲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工、重庆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硕导,重庆市第四届、第五届人大代表、渝北区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曾获得“2017十大重庆经济年度创新人物称号。从桥梁设计师到市政设计师,再到企业高管,邓华几十年如一日为重庆建设奉献着自己的激情与青春。

回忆求学岁月,心怀建设梦想

邓华是偶然之下才进入了交通学院。 著名作家徐迟在1977年发表了报道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报告文学《地质之光》,这篇那个年代地矿行业干部职工耳熟能详的文章也深刻影响了邓华的人生抉择——他报考的第一志愿正是地质学,当年怀着要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的想法,其实最想要去学地质,不过当时正在修长江大桥,而我高中的时候就参加了长江大桥人民大桥人民建,我为大桥做贡献的义务劳动,觉得去修桥来造福社会也是不错的,所以就又选择了桥梁这个专业。

当时学校的硬件设施很简陋,我们的学习生活环境都比较艰苦,不过那个年代国家正是百废待兴,急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所以我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老师们也是充满了激情地教授知识。记忆中有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老师,像我毕业的指导老师顾安邦,他很耐心也很严格;还有教数学的刘连芳老师,我常给她写黑板;还有我们的辅导员李威武,也是位很认真负责的老师。邓华进校后就当了团支部书记,课余时间会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大家一起跑跑步打打球,大三大四时还组织了一些集体舞会,大家学习一下交际舞,算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放松方式。

自信实践学海无涯,以己经历寄语青年

走向管理岗位的邓华,和自己大学时修建跨江跨海大桥的梦想渐行渐远,但他也从中悟出了自己人生的一大成长经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切发展的前提是先在社会立足,年轻人不要空谈理想,要更多地去适应社会的需要。以我自己的经历来看,社会上少了一个桥梁建设者,但多了一个管理的实践者,这也是社会所需要的。心怀远大志向值得肯定,但在特定的条件下也要回归现实,脚踏实地地去做事。

另外邓华也劝谏年轻学生也要分得清楚自信和自负的界限,当下年轻人是学到了不少知识的,但是知识不等于工作实践,应该把学到的知识当作工作中的本领而不是本钱,切忌自作聪明,盲目自信从而导致自负。

邓华还希望校友们要不断学习,在日新月异的社会里保持创新的思维,接受交叉学科知识,跨学科、跨领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不断的创新和进步。

地址:重庆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办公室

电话:023-62789666 023-62789137

版权所有:重庆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重庆交通大学基金会
公众号二维码

ICP备案号11007697号 ©重庆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