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速递 > 正文

【1979,我与改革开放同行】相聚母校共诉同窗恩师情 展望未来再创人生新辉煌

作者:宣传部 日期:2019-11-10 17:29 点击:

2019年对于1979级校友来说是个特殊的年份。为了感恩母校和恩师的培育、再叙同窗友情,1979级校友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学生怀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于119日重聚母校“相逢四十年”交流会。交流会上,1979级的校友纷纷回顾了当年学生时代的故事,引起了在场师生强烈情感共鸣,更加深刻地理解这群特殊的1979级校友与时代的的关系,更加深刻地了解他们与母校之间挥之不去的情谊。

只要一听见重庆交通大学,一听见79级,必生亲近之情

 

“你们现在出行有轻轨、公交,小汽车也都普及了,但我们当时就只有这个缆车,现在你们觉得缆车很新奇,是重庆网红打卡的地方,但那个年代就是我们很常见的出行方式,我记得我刚来重庆的时候,学校派来接人的就是一辆解放牌大卡车。”1979级校友蒋中贵回忆说。通过交通工具足以看到了时代的巨大变迁。1979年,怀揣着梦想他们,从全国各地而来,有的没有穿鞋,有的穿草鞋,有的穿布鞋,但都不影响他们对上大学的渴望。

 

 

当时学校条件十分困难——宿舍很小,图书馆也只有100平米大,简陋的大门,还有一个操场,几面围墙,几分钟就可以逛完,被同学们戏称为“不完全大学”。然而,露天小面馆的美味和防空洞的凉爽、食堂的烧白;结构力学考完的狂欢、大坪电影院黑白电影的诱惑、毕业设计的辛苦;大家互相取外号搞恶作剧、提醒朋友按时吃药。这些浓浓的具有年代色彩的回忆,是他们独家的记忆。甚至有的校友感叹说:“我这一辈子干了这么多项目,但我还是觉得,在车上把咱班的人划拳全部划赢是我这一生做过最厉害的事!”

学生时代虽然艰苦,但于艰苦之外对母校更多的记忆仍是读书的圣地,对倾囊相授老师的不尽感激。校友李良回忆说,黄沙溪度过的四年,感觉虽然条件艰苦,但有众多真挚好友、恩师为伴,很快乐:没有高年级同学,我们就是最牛的老大!而且非常幸运的是遇到了这个世界上最好最好的老师,每天风雨无阻地从沙坪坝跑来上课手把手教,讲课举重若轻如慈父,恨不得把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老师教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教会了我们怎么做人。校友周华回忆说,他曾经因为樊映川的高等数学习题苦思冥想夜不能寐、曾经因为老师的指点而茅塞顿开手舞足蹈、曾经因为在校园里偶遇班花而字斟句酌脸红心跳、也曾经因为足球场上的对抗而横眉怒目挥拳相向、曾经因为食堂的饭菜质量数量而耿耿于怀锱铢必较等等。四年时间有太多的情节、太多的感受、太多的美好、太多的遗憾、太纯的向往、太深的眷恋,留在他的记忆深处,化入1979级校友的骨髓血液。

自豪地喊出:1979级,真牛!

1983年毕业后,1979级校友们各自追求理想,有的分配到全国各地交通部门,为国家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有的进入施工企业,为百姓做工程谋福利;有的从事科研和教育工作,将宝贵的知识传授给一代又一代;有的远去海外打拼,帮助他国进行基础建设,甚至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换句话说,79级又是幸运的一代,他们与改革开放同行,见证了中国种最重要的时代变迁。他们参与了我们国家大部分的重点工程以及世界级的顶尖工程建设,比如京津唐高速公路、秦岭终南山隧道、港珠澳大桥,这些项目都凝聚了1979级校友的智慧与汗水,1979级校友的脚步也随着一带一路蔓延到国外,影响并改变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建设。不仅是重庆交大68年建设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亲历者、奉献者和奋斗者。

校友李良在交流会上自豪地对母校说、对曾经培育他们的老师们说,我们没有辜负母校的期望、没有辜负恩师们对我们的培养,谢谢你们!

 

 

地址:重庆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办公室

电话:023-62789666 023-62789137

版权所有:重庆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重庆交通大学基金会
公众号二维码

ICP备案号11007697号 ©重庆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